養生之道:春夏養陽,實際生活中要如何做?

一年之計在於春。即使冬天再寒冷,春天還是會如期而至。即使疫情再嚴重,勝利的凱歌終會奏響。春暖花會開,我們一定能走上街頭,擁抱彼此。春捂秋凍,一年無病

《黃帝內經》說到的“聖人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”。春天來了,又到了該養護我們最為關心的“陽氣”的時候了。

但是,春季如何養陽呢?相信,很多朋友看到這個問題,似乎有一肚子話要說,但真要說個一二三出來,似乎又覺得無從說起。

之所以有這種感覺,一個最主要的原因,其實就是因為“四季養生”和我們的生活習慣實在太“相似”了,熟悉到我們已經難以將它們完全分開的地步。

那麼春季到底要如何養生呢?實際生活中要如何做?

①萬物生髮、生長、活躍。

這是春天的主旋律,和冬天的收藏節制相反,你看,樹木開始發芽開花,小動物跑出來,就人而言,主要表現為氣血和陽氣被調動起來,往外跑。能量消耗增加,毛孔開合,出汗變多,甚至情欲也蠢蠢欲動,正常的。

中醫養生講究中庸,不能不發也不能發的過火了,仍然要節欲保精,過度會傷腎之元陽;不少養生專家提倡吃韭菜,薑之類的,不是適合所有人,如果你陰虛不足,老是上火,就不適合吃!

②早睡早起。

古人說的夜臥並非很晚睡覺,古代沒有什麼娛樂活動,天黑了差不多就睡了,也就是7-9點。放到現代社會,10點左右睡,最遲勿超11點,尤其身體虛弱的,一年四季都要早睡睡好養氣血。熬夜傷肝腎,早起,春夏天亮的早,5-6點醒了睡不著了,也可以起床,到外面散散步,如果睡眠品質好,早起會很有精神!

③廣步於庭,披髮緩行。

可以想像下,古人長髮披肩,衣服寬鬆,步子邁得大大的,很慢,就是這個境界,主要目的是疏散情志,使心中鬱結之類散開,有點“暢遊於宇宙間,天地只一人”的浪漫境界。當然城市裡多住樓房,空間小,有點憋屈施展不開,可以下樓去公園、操場、寬闊之處散散步。頭髮儘量散開,不宜戴帽子著裝太緊,緊身衣不宜穿,總之,全身內外上下寬鬆些。整個人活潑奔放些,不要過度壓抑了,出去旅遊玩玩。(今年情況特殊,先宅著積蓄力量和激情吧)

④多給予,多幫助。
少幹壞事,少殺生,多幫助別人,多給予,古代都是秋後問斬,秋天大環境都是肅殺之氣,春天是生命煥發生機之時,這種安排也是符合天道的。從養生的角度,勾心鬥角踩壓別人的事不宜多做;懲罰別人的事不宜;多讚揚多表揚多賜予。

如果上面這些做到位了,就能做到應天道,符合自然規律,有利身心健康,反之傷肝,肝血不足,到了夏天就生心火,可能過得比較痛苦。

飲食原則

①少酸增甘、辛
根據中醫五行理論,肝屬木,對應春天,在五味為酸,木性克制脾土(對應甘味)。春天正是肝木之氣旺盛之時,脾土之氣會受到制約,有的朋友春天一來,突然發覺胃口不太好了,就是這個原因。此時應少吃酸,多吃點甘味的食物。

比如:山藥,大棗,蓮子,芡實,黑芝麻,桂圓,蜂蜜等。

當然也不是說一點酸都不吃,只是少吃,甘甜的東西就算吃,也不宜多吃,易生濕生火。至於濕氣重內火旺,甜食還是有所克制。

②不宜大補

*如果身體健康,沒必要額外進補,正常吃飯OK了。

*如果身體虛弱,體質不好,比如中老年人,身體虧虛,免疫力低,氣血不足,腎虛等等,可以適度補,但切忌大補,春天陽氣氣血都往外跑,裡面弱了,如果吃大補膏膩之品,比如阿膠,狗肉,羊肉,附子,鹿茸,人參等,就容易消化不良,舌苔厚膩,反傷脾胃,搞得渾身燥熱失眠。

建議平補,清補,最好藥膳,比如黃芪,枸杞,紅棗,山藥,陳皮,混合粥類,瘦肉,雞肉,魚等熬湯喝,不用天天喝,一周喝1-2次即可,既能滋補還不至於傷害脾胃。

注意觀察舌苔,如果變厚膩了,說明過了,趕緊停下來,或者配合一些健脾胃的食材一起吃,比如炒薏米,茯苓,白扁豆之類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